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0月1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從「漢字之美」認識中華文明之美
    【中新社合肥9月23日電】(作者 儲瑋瑋)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漢字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源於哪裡?體現出何種中華文明之美?“漢字之美”如何“美美與共”?近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傳承和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文字體系,其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源於哪裡?
    黃德寬: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世界上公認的代表古老文明的文字體系,如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最終都無法延續,祗有漢字從它誕生之日起便沿用至今。漢字之所以能够長盛不衰,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與漢字休戚相關的中華文明延續不竭。
    漢字與中華文明緊密相連,文明的連綿不絕決定了文字的不斷延續,文字的不斷延續又維護了文明的綿延賡續。儘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中華文明的發展經歷了一些波瀾和曲折,但其傳承從未中斷,這為漢字的延續和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充足的條件。
    另外,漢字的構造及其表現出的強大功能,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所在。漢字符號源於對物象的描繪,經歷了由早期以形表意的象形、會意向形聲構形的發展。形聲結構造字便捷,既傳承了早期漢字以形表意的特點,又開闢了記音表詞的廣闊空間,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早期文字符號系統與所記錄語言發展難以相適應的問題,永葆其生命之樹常青。因此,漢字自身的構形特點及其與漢語相協調的和諧發展,成為漢字長盛不衰的內在原因。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多民族和諧相處,共同推進中華文明的長盛不衰。漢字漢語一直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是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區人們交流交際的共同工具。以漢字書寫的典籍,使先人思想和智慧得以跨越不同時代、地域和方言而廣泛傳播,影響所及,化成天下。漢字對傳承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對維護和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都發揮著巨大歷史作用。
    同時,漢字系統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也在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可以說,漢字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是漢字與中華文明、漢字與漢語以及漢字系統自身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新社記者:漢字作為中華文化之“根”,它能體現出何種中華文明之美?
    黃德寬:一是典雅之美。漢字作為古典文字的代表,歷經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書寫形式的演變,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現在,其構形、內涵及其記錄的思想文化,都體現了中華文明早期的審美思想和觀念形態,造就了中華文化的深厚與博大,展現了漢字與中華文明古老悠遠的典雅之美。
    二是構形之美。漢字通過畫成其物,描寫客觀物象來造形,其體態變化多姿,生動形象;其構形追求對稱均衡,符合美學原則。漢字構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動記錄,比如,漢字的“字”,以“子”記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為房屋的象形字)之內,這個字的構形本義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發現漢字的派生,就像生兒育女一樣,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稱作“字”。從“字”的原初構形義到用以指稱“文字”,就蘊含了古人對漢字源流演變及其形音義關係的認識。可以說,每個古老漢字的構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其構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韵律之美。早期的漢字主要用軟筆書寫,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鑄造的金文。漢字在書寫過程中,由於控筆操刀的緣故,力道輕重變化、用筆(刀)起落運轉和節奏快慢,綜合展現出一種韵律之美。對漢字書寫形態美的追求和審美意識的自覺,推進了漢字美的昇華,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與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統相比,祗有漢字既是記錄語言、傳遞信息的實用工具,又兼有藝術創造和審美的功能。漢字不僅是一種書寫符號,還成為一種審美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漢字之美也就是中華文明之美。
    中新社記者:在古代,漢字曾充當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漢字對促進人類文明的交流和發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黃德寬:我認為,漢字首先是對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
    中華文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由漢字記錄和書寫而形成的數量眾多的典籍。殷商的甲骨文、兩周的青銅器銘文、戰國秦漢的竹簡帛書、歷代的石刻經典、手抄經卷、刻本印刷書籍,積累和保存了中華文化輝煌的歷史。正是由於漢字記載和保存的歷代思想和文明成果,中華文明才得以更好地傳承和傳播。
    古代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漢字則是傳播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載體,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都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通過學習漢字,這些國家加深了對中華文明的瞭解,甚至把漢字作為自己的書寫系統。漢字撰寫的中華經典早已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比如《詩經》《老子》《論語》等。近代以後,眾多中國經典文獻更是傳向世界各地。隨著華人向世界遷徙,華人走到哪裡,漢字就帶到哪裡,中華文化就帶到哪裡。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經貿、文化、科技的合作交流更加頻繁和廣泛,從而推動形成國際漢語學習的熱潮。
    中新社記者:當下,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漢字之美”如何“美美與共”?
    黃德寬:文明交流互鑒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推進國際交流交往的過程中,漢字成為重要“橋樑”。各國民眾通過漢字進一步瞭解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經濟交流。
    我們應努力創造條件,積極支持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學習漢語漢字,盡可能為他們提供幫助,當前中國很多高校正努力搭建這方面的平台。世界上學習漢語漢字的人越來越多,瞭解中華文化的人也就會越來越多,這將有利於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借鑒,美美與共。
    漢字怎樣更好地傳播出去?首先,漢字研究者要對漢字做出正確的說解闡釋,準確清楚地表達漢字的文化內涵;其次需要有高質量的漢字讀物和教材;最後,要重視漢語教師的培養,在語言文字教學方面注意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成果,更好地瞭解漢字知識,給予學習漢字的外國朋友更多指導和幫助。
    此外,還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技術,大力開發適應數字時代的漢語漢字教材和作品,讓外國讀者和學習者通過數字世界更便捷地獲取關於漢字的知識,更好地瞭解中華文化。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