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11月1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足尖上的梁祝」在香港起舞
    【新華社香港10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陸敏)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被譽為“足尖上的藝術”,而香港被視為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這一系列元素的碰撞,會產生什麼樣的藝術結晶?
    由香港芭蕾舞團(港芭)改編創作的大型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18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報以長久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向主創人員致意。
    這是梁祝故事首度以芭蕾舞劇形式登上香港舞臺,為觀眾獻上一場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視聽盛宴。
新:港芭史上第一次 
   作為流傳千年的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據此創作的戲曲、音樂、電影等藝術版本不計其數。
    來自美國的港芭藝術總監衛承天第一次聽到《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就被打動了,並認定這是一個“很棒的舞劇題材”。駐團編舞家胡頌威與妻子麥靜雯接下了創作任務。
    “很有壓力,因為這個故事太經典,觀眾已經看過太多的改編版本。”胡頌威說。讓梁祝“跳”芭蕾,這對成立45年的港芭而言是頭一回。
    在創作方向上他們沒有糾結。“梁祝故事和音樂早已深入人心,我們不是要重新講一個故事,而是如何用現代的手法來講好這個故事。”胡頌威說。他們保留了草堂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等經典橋段和旋律,在保留“劇”的故事內核同時,力求在“舞”的呈現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作為港芭成立45周年舞季的重頭大戲,《梁山伯與祝英台》主創隊伍集結了港澳和內地多位藝術家。除了胡頌威與麥靜雯聯合編導,奧斯卡金像獎獲獎設計師葉錦添擔任舞美設計,內地青年作曲家田汨以《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為藍本創作全新樂章,並由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廖國敏率團現場演奏。
    記者在首演現場看到,觀眾區座無虛席。當“化蝶”的經典旋律響起,梁山伯與祝英台翩然起舞,在一群金色“蝴蝶”的簇擁托舉中,他們緊緊相擁。這一刻,舞臺上彩蝶漫天飛舞,浪漫唯美。
    市民馬小姐看得入迷,完全沉浸在故事中。“我看哭了好幾次。”她說,“芭蕾舞的呈現和中式元素的融入很高級,超出預期。”
    首演當天恰巧是胡頌威和麥靜雯結婚11周年紀念日。“這是最好的禮物,也是我們和梁祝的奇妙緣分。”麥靜雯說。
    難:芭蕾舞者學跳中國舞 
    胡頌威與麥靜雯都曾是中國舞出身的舞者。在此劇的編創中,他們一展所長,大膽嘗試將傳統中國舞元素與芭蕾舞相結合。他們坦言,這一嘗試無論對編舞還是舞者都構成了很大挑戰。
    “中國舞和芭蕾舞的發力點和動作軌跡不同,前者往下走,後者向上提,我們要嘗試在這種矛盾中尋找平衡。”
    麥靜雯說,並非中國故事就要用中國舞元素,也不是把中國舞和芭蕾舞的動作生硬相加,而是要根據劇情走向和人物性格邏輯進行編創和取捨。
    一群穿著白色芭蕾舞裙的姑娘們踮起腳尖,以純正的芭蕾舞步穿行在身著書生長衫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中間。這段描述他們同窗三載時光流逝的段落,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劇中母親教導祝英台女子傳統禮儀的一段,則完全交由中國舞表現。“中國舞的身體韻律講究的是‘含、沉、腆、移’等,這段如果用芭蕾舞中的‘直、立、挺’來表現,中國韻味就很難呈現。”麥靜雯說。
    港芭的芭蕾舞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觸中國舞,他們覺得“很新鮮很喜歡,但很難”。
    港芭首席舞蹈員兼舞團導師成萱擔綱女一號,她曾出演過國內外兩個版本的茱麗葉,這是第一次飾演祝英台。“在我看來,祝英台比茱麗葉更勇敢,在整個故事之中,她始終努力想主宰自己的命運。”
    “我們腳下的動作還是古典芭蕾舞,上身加了很多有中國舞古典身韻的東西。中國舞講究呼吸氣韻,很多力量是由內而外的。”成萱覺得這種結合非常有啟發,“學習和吸收中國舞的長處和技巧,會讓芭蕾舞演員塑造人物的能力更強”。
    美:營造詩意流動的舞臺世界
      舞臺上,12道中式屏風構建了一個既具東方意境又簡約現代的故事空間,梁祝二人在這裡相識、相知、相戀直至化蝶相守。在不同場景的巧妙切換中,故事層層演進,引領觀眾沉浸式欣賞這一千古愛情絕唱。
    “舞劇需要有非常大的空間讓演員跳舞,所以舞臺上一定是簡約的。但在呈現的時候,又要能讓觀眾明白它是個什麼樣的空間,有足夠的氛圍感。”葉錦添說。
葉錦添在簡繁虛實的強烈反差中捕捉創作的興奮點。他想要的舞臺“氛圍是古代的,意境是現代的”,“有一種中西合璧的感覺”。
    12道移動屏風是非常複雜的舞臺設計。“要通過屏風移動形成舞臺節奏,同時屏風在移動時還要與其上的多媒體投影嚴絲合縫,每一個環節都要非常嚴謹。”葉錦添說,通過這種虛實相間的轉換,營造一個富有戲劇性、流動著詩意的舞臺世界,“這是很現代的一種表達”。
    葉錦添的服裝造型向來色彩飽滿,而此次傳統戲服與芭蕾舞衣合一的設計令觀眾眼前一亮。“我把腰線抬高,因為芭蕾舞有很多踢得很高的腿部動作,跳起舞來會非常舒展和飄逸,但還要保留古裝的中國味道。”
    比如,梁祝同窗共讀的書生服是古裝長衫,左右兩側一邊短一邊長。葉錦添說,這樣設計一邊可以看到演員的腿部動作,另一邊又很有中國書生長衫的韻味。
   “用芭蕾舞詮釋中國故事,我一直在探索還有什麼可能性。”他說,“穿梭在中西兩種文化之間,我覺得很有意思。”
昔日新聞
May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