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5年01月1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德國漢學家施寒微談
中國文學如何塑造
中國在世界的形象

    【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作者 史元豐 高楚頤)中華文明擁有特別豐厚的人類文化遺產,折射出種種跌宕起伏的命運軌跡與人生經歷,尤其體現在思索人于天地間所處位置的歷程中所展現的聰慧與睿智。
    近日,德國漢學家、哥廷根大學東亞文學與文化榮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中華文明海外傳播與人類文明深度對話”系列活動時接受中新社 “東西問”專訪,從漢學家視角考察中國文學及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的關係。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古往今來,哪些東西方學者對你的研究影響深遠?
    施寒微:柏拉圖、馬克斯•韋伯、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和尤爾根•哈貝馬斯曾是我鍾愛的閱讀對象。後來,隨著在諸如《弘明集》等著作中的發現,我又增加了對佛教、道教以及莊子和儒家思想家的閱讀。
    不論是《詩經》《楚辭》《史記》,還是《搜神記》這樣的故事集,或是《金瓶梅》《三國演義》《紅樓夢》這樣偉大的小說,抑或謝靈運、杜甫、蘇東坡的詩詞,及魯迅、郭沫若、巴金等20世紀中國作家的作品,中國文學在中國是人們互相理解的平台,作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又與其他文化聯系在一起。這些文化之間的交流歷史悠久,在中國,邊遠地區或遙遠國度叙事題材及學說研究一直享有重要的地位。人們還未接觸現代西方文學時,就有以叙事題材及誦讀形式的佛經傳到中國,經過適應性的改變,促進了新的文學作品的產生。
    當我們想要解釋過去、決定未來時,這些文學作品都可以提供借鑒。
    中新社記者:在你看來,吸收和研究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是否啟迪了人們的創造力和更加自由的生活?
    施寒微:是的,中華文化傳統塑造了社會價值觀,特別是影響了人們對財富、健康和長壽的觀念,我認為這種傳統情感是人性的一部分,人類能够對其傳承培育並進行深入反思。在我看來,從多個層面研究中華文化傳統,有助於我們增進對中國的理解。中國擁有多元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我深信,這些傳統在未來能够被充分激活並利用,而這也必將為中國人民帶來福祉。
    我們要不斷地重新認識各種傳統,藉此更新和加強自我認知,並堅持思考和質疑。能明白這一點的人,就能够體會到探究自身和“他者”傳統的過程能够帶來多大的樂趣。
    中新社記者:你如何理解中華文明中那些基於人與世界之間關係的思考?這些思考對當今世界有哪些借鑒?
    施寒微:在深入研究了中國的過去之後,我更關注今天的中國,關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以及思想領域的情況。基於此,我將中國視為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國家,將中國人民看作全球化進程中人類大家庭的一部分。
    中華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具有被其他文化借鑒吸收並對其他文化產生廣泛影響的潛力。其自身首先呈現出高度的複雜性與獨特的美學價值。以“上善若水”“天地人為三才”等觀念為例,其中蘊含著諸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命題。一方面體現了當今“共同體”這一重要概念,另一方面亦與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這一經典表述相契合,體現出既追求“大同”又保持一定距離的思想內涵。
    總而言之,中華文明中那些基於人與世界關係的思考具備豐富的內涵與文化驅動力,在宏觀層面能够為人類整體發展提供助力。從這個維度出發,中國憑藉文化的獨特性,能够為世界文化體系的構建及人類共同發展貢獻獨特的力量。
    中新社記者:你曾提到要想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就必須瞭解中國的文學。在你看來,文學內容在塑造中國的世界形象和處世之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施寒微:中華文化中存在諸多引人入勝之處。某種程度上,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的研究對象。正如過去——中國對外探索與研究,從中汲取了營養與經驗使其融入中華文化之中。長久以來,東西方一直保有交流與互鑒,中華文化是一種混合體,受諸多不同的影響,由不同的文化構成。
    當然,中國文學史中也會有轉折、摒棄或新發現,這個過程歷經各個朝代、不同世紀,從來不會終結。因此,研究書面流傳下來的資料對每個想要更好地認識中國的人而言都必不可少,對那些具有中國血統、身份,且因此與這種傳統聯系在一起的人也是如此。
    毋庸置疑,中國始終堅守並傳承著自身的文化脈絡與思維根基。因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對於傳統的深度鑽研與創新解讀也必將持續湧現。從這一維度審視,印刷書籍在全球範圍,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都承載著知識傳播與文化傳承的重任,見證著人類思想的演進與交流。
    中新社記者:在當今世界,借鑒來自中國的文化和智慧是否有助於東西方化解矛盾、增進瞭解、促進共同發展?
    施寒微:在我看來,重中之重在於各方應研習彼此的思維方式,以知曉觀照世界的路徑絕非單一,而是多元視角與觀點並存。倘若我們能够真切體悟並接納此理,那便朝著有效溝通、尋覓共同解法及以和平途徑化解衝突邁出了關鍵一步。
    環顧全球,諸多地域深陷軍事衝突的泥沼,反觀中國的發展歷程,恰是成功化解衝突並實現自我蛻變的典範。回首中國近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其間蘊含著諸多智慧與經驗,而未來對所有人來說都充滿了機遇與可能。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