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11月0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怎權用音樂連接東西方
    【中新社哈爾濱10月25日電】(中新社記者  劉錫菊)藝術無國界,音樂是橋樑。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兩國在音樂、體育等領域的互動愈加緊密。2023年,中俄音樂聯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成立。自聯盟籌備組建以來,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楊燕迪牽頭、參與和見證了兩國音樂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中俄音樂聯盟對培養優秀音樂人才有哪些積極作用?未來聯盟在促進兩國音樂交流方面有哪些計劃?音樂的交流對於拉近人民距離、凝聚共識、消除隔閡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和作用?楊燕迪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他眼中的中外音樂交往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東西方音樂有何不同?音樂交流對於拉近人民距離、凝聚共識、消除隔閡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和作用?
    楊燕迪:大家都認為,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因為音樂不需要翻譯,它是一種聲響的媒介,直接通過音響來交流。但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音樂特點。
    中國有自己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大家熟知的音樂表現形式有民歌、民族器樂、戲曲、歌舞、祭祀音樂等。西方音樂其實也是一個大而統之的概念,我們現在更多說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發源於歐洲,形成了深厚的藝術傳統,留下了大量瑰寶。由作曲家創作的藝術音樂有交響曲、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等類型。
    20世紀以後,藝術音樂這個傳統也落根到中國大地,我們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專業音樂創作,中國的作曲家也創作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弘揚家國情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音樂,如管弦樂《紅旗頌》、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協奏曲《黃河》等。
    音樂中蘊藏著每個民族和每個文化非常精粹的追求,我覺得通過音樂去瞭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蘊含著自己的基因和特色。比如俄羅斯音樂大氣、抒情、濃重、有悲情;德意志音樂非常嚴謹、深刻,具有哲理性;法蘭西音樂非常浪漫,富有色彩;意大利音樂特別富有歌唱性,熱情熱烈。這種音樂之間的瞭解和交流,對於拉近各民族間的深度瞭解特別有意義。
    俄羅斯音樂、特別是蘇聯歌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傳唱度非常廣,深受民眾喜愛。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蕭斯塔科維奇對中國音樂家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我們也通過這樣的音樂,更深入地瞭解了俄羅斯人的性情、靈魂、追求和藝術趣味。因為音樂有一個很強大的特點,就是感染力特別強,它直接通過音響刺激人們的聽覺和神經,產生對心理和靈魂的影響力。所以音樂的交流是不能通過其他方式替代的。
    中新社記者:中國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一部分,能貢獻什麼給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其在世界音樂中的地位如何?
    楊燕迪:中國音樂是世界音樂中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對世界音樂也有深刻的影響,當然,可能更多是在近代以後,尤其18、19世紀以後。
    比較出名的例子是意大利著名歌劇《圖蘭朵》裡,用中國民歌《茉莉花》作為劇中音樂很重要的主題。這是中國音樂元素在世界歌劇舞台上的展現。20世紀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也有一些很重要的當代作曲家,像陳其鋼、譚盾、葉小綱等年輕一代作曲家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我們也有很好的表演藝術家,比如已經過世的傅聰先生,國際上現在很知名的郎朗、王羽佳等。
    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中的地位還在上昇中。中國音樂在世界重要的音樂廳、歌劇院展演比例還不是很高,中國的作品、中國作曲家的創作占有的音樂市場份額還不是很大。
    每個中國音樂人都應努力探索如何提昇影響力,如何在世界音樂舞台上展現更多的中國聲音,帶動中國文化更好、更多地走向世界,分享我們中國人對真善美的追求,表達中國人的情懷。
     中國的音樂作品怎麼走出去呢?首先是創作必須要有質量;第二要有特點,要有中國自己很明確的民族特色和藝術家的個人特點;第三就是要弘揚真善美,在藝術價值的追求上體現全人類的共同追求。這樣才能够讓我們中國的藝術真正具有世界性。
    中新社記者:中俄音樂聯盟成立的意義是什麼?未來在促進兩國音樂交流、推動中國音樂“走出去”方面將有哪些舉措?
    楊燕迪:哈爾濱音樂學院始終以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等音樂學府為目標,這次又成立了中俄音樂聯盟,這既是中俄兩國百餘年音樂文化交流歷史的接續,更是新時代開創中俄高校人文交流合作新局面的起點,希望能够在推動中國音樂走出去這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哈爾濱音樂學院地理位置上臨近俄羅斯,因此從建立之初就把對俄交流作為突出的辦學特色。未來中俄音樂聯盟將啟動實施“中俄音樂藝術共興計劃”“中俄音樂人才共育計劃”“中俄音樂科研共享計劃”,搭建高水平中俄音樂交流平台等,全力形成音樂文化交流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輻射東北亞以及向北開放新格局。
    據我瞭解,外國的音樂家對中國音樂有著濃厚興趣,都很願意來中國交流學習,中俄音樂聯盟可以成為一個良好的雙向通道。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音樂“走出去”的情況如何?
    楊燕迪:中國音樂在世界的輻射和影響還在成長中。雖然很多國家的劇院、樂團也會在節慶時舉辦一些專題演出,展演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但中國很多的優秀曲目還沒有被列入國際樂團演出的常規曲目庫。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昔日新聞
April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