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指舊區兒童休憩設施不足


【特訊】每到假日,不少家長都會帶小朋友去公園玩。隨著時代的變遷,兒童對於遊樂設施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呂綺穎認為,目前本澳兒童遊樂設施處於區域分布不均的情況,建議政府作詳細的區域規劃。
特區政府近年持續優化各區休憩設施,增設多元化遊樂設施及健身器材等,期望為居民創設更豐富多樣的休憩環境。隨著時代的變遷,兒童對於遊樂設施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呂綺穎認為,目前本澳兒童遊樂設施處於區域分布不均的情況,建議政府作詳細的區域規劃。
呂綺穎表示,特別是一些老舊區域,例如南區、下環、新橋等等,傳統的舊區也是人口比較稠密的區域,所以當區仍然比較缺少適合兒童遊樂的空間、地方。因此希望政府能夠針對各區進行詳細的區域規劃,認為應該針對不同區域家庭特別是兒童的人數來設計遊樂設施分布點,盡量減少跨區的問題。
而保障居民使用遊樂設施及健身器材等安全亦是重中之重。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委員梁銘恩建議政府適時維護和更新使用率較高的設施。梁銘恩稱,小朋友玩的狀態,或者成年人有時使用健身配套設施,都有收有長者、中壯年反映有些設施很好,但當使用量高時,折舊量和損耗量會比其他大時。如何認真去處理,而不是幾個月都圍著封條寫危險或不能使用。
梁銘恩又建議,將澳門獨特的文化元素及本澳文創IP等融入兒童公園設計中,將兒童休憩區打造成旅遊亮點,吸引旅客入區遊玩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