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8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戲劇漢調桄桄從「活」到「火」 新生代喚醒「蒙塵明珠」
    【中新社陝西漢中8月5日電】(作者 楊英琦 李一璠)“我是假漢中人?居然不知道這個地方戲。”“好好聽!”“什麼時候線下演出?”這是“00後”演員李雅芝在直播間最常看到的 三種評論。面對稀有劇種漢調桄桄,網友幾分鐘的心路歷程令她欣慰,但為了縮短更多人對其“從陌生到熱愛”的時間,李雅芝與五十餘位同齡人已準備了十年。
    漢調桄桄是秦腔傳入陝西漢中地區後,與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結合而形成的梆子聲腔,兼具高亢激越和悠揚委婉的特點,鼎盛時期曾有120多座戲樓,1500多個劇目。2006年,漢調桄桄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彼時,全國僅存漢中南鄭的一個劇團艱難維持演出,“瀕危”是漢調桄桄當下最明顯的標籤。
    2013年,“全國唯一”的桄桄劇團招到60個“00後”,組成了集演員、演奏、燈光、服裝、舞美專業為一體的“桄桄班”,而他們上一屆“學長”入團是在27年前。“起初我不懂學藝為了什麼,但多年‘浸泡’在前輩們對藝術的敬畏心和對我們的傾囊相授中,也漸漸體會到了身上重擔和個中辛酸。” 十年後,可以獨當一面的“00後”們在網上開闢了漢調桄桄的“第二舞台”。短視頻中的經典戲曲片段、直播間裡的舞台技巧展示吸引到眾多“桄桄戲迷”,僅李雅芝開通的個人賬號累計獲得點讚量已超10萬,部分短視頻瀏覽量超過百萬。
    “當看到同齡人身著華服,扮相驚艶,濃郁的中國風撲面而來,很難不讓我心動。”“95後”法國女孩夢倩正是通過短視頻被漢調桄桄所吸引,在親身體驗後,令她印象深刻的卻是幾位授藝的年輕女孩,“我從前以為古老而傳統的文化祗有老年人感興趣,但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國青年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情和自信”。
    久居中國的夢倩發現,每次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邂逅”都離不開同齡人牽線。“年輕人之間的共鳴、親切感和交流方式無可替代,我們也更懂彼此的文化需求。我的法國親友就是受我影響對中國文化產生好奇,特別期待也能親身感受漢調桄桄的魅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與非遺文化“同框”。抖音發佈的《2023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5月,過去一年中該平台共有116位30歲以下的非遺傳承人,且平均每天有1.9萬場非遺直播,平均每分鐘就有13場非遺內容開播。
    從用皮影戲演繹流行動畫的“Z世代”皮影藝人、將掐絲珐琅技藝融入文創產品的“00後”手藝人,到借麵塑技藝“捏出”國潮的“95後”“面人郎”傳承人,隨著年輕人踴躍參與非遺傳承,線上平台為古老非遺與現代生活建立起新“鏈接”,年輕群體也逐漸成為非遺文化從“活”到“火”的重要動力。
    但李雅芝認為,自己僅是文化傳播的一個媒介。“漢調桄桄就像明珠蒙塵,我們的作用祗是擦亮它身上的塵埃。吸引眾人的並不是‘00後’這個標籤,而是非遺文化本身的奪目光芒。”     “我們原計劃留下40人,卻沒想到十年來留下了50多人。”漢調桄桄傳承發展中心主任趙紅感慨,年輕人對藝術的熱情和韌性讓她始料未及,也令她更加堅定將非遺文化“送進校園”的信心。趙紅認為,祗有激發出年輕群體對非遺文化的興趣,才能實現對非遺文化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從而解除“瀕危”困境,保持非遺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