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司指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取得首階段成果
臨殘津貼將修法入社保
【特訊】復康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本年度首次全體會議,委員會主席兼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正有序地打造無障礙環境,提升殘疾人士的合理權益,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福祉,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氛圍。另外,政府計劃今年內提出修法,將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納入社保制度,修法後臨時殘津受益人會轉移領取社保殘疾金,金額維持不變。
昨日會議在教青局一樓仲尼堂舉行,譚俊榮列席主持,出席人士包括副主席兼社會工作局局長黃艷梅;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何麗鑽;委員、代表和 「康復服務十年規劃跨部門策導小組」的代表容光耀、郭惠嫻、劉楚遠、曾冠雄、羅奕龍、孟瑞怡、梁慧琪、羅誠智、李華苞、陸惠財、劉倩、周惠儀、何國明、劉雪雯等。
現時殘疾人士可因應自身的情況,選擇申領社工局的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和社保殘疾金等津助。譚俊榮表示,為保障殘疾人士的基本生活,特區政府自二零一四年七月起實施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考慮到第4/2010號法律《社會保障制度》旨在為澳門特區居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並增設任意性制度,使有關的保障能覆蓋至全民。社會保障基金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建議刪除殘疾金給付中「須在取得受益人的資格後才出現的殘疾狀況」的申領要件,讓殘疾人士能平等地參與和享受現行的社會保障權利,體現制度的公平性和保障性,改善生活素質;同時,也預防了福利的重複或濫用。
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表示,如果今年底前仍未完成修法,當局會視乎情況延長臨時殘津的實施期限,現有受益人毋須擔心,修法後他們將轉為領取社保基金的殘疾金,現時兩者金額同樣是每月三千四百五十元。據社工局統計,至去年年底,累計有五百一十三人申領臨時殘津。
在康復服務方面,十年規劃的一百五十二項短期措施中,已經開展的工作達一百三十八項,當中已完成的工作有一百零八項。譚俊榮對此予以肯定,有信心將全面完成相關工作。其中自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成立以來,為眾多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與輔助服務,成效顯著。除此之外,亦成立精神科社區外展隊、設立輔具服務跨部門工作小組、培訓托兒所人員及制定托兒所通報個案機制、為入學考試設立合理便利措施、增加各類康復服務設施名額、改善社會房屋升降機的無障礙設施、制訂無障礙通用設計規範指引、增加設有無障礙設施的公共巴士、加強培訓巴士及的士司機使用無障礙設備的知識技巧及對殘疾人士的關懷等。
社工局預計今年內開始試行兩條復康巴士循環線,將委託有經驗的民間機構營運,途經殘疾人士的主要活動場所,以及公交轉乘站。蔡兆源表示,現有的復康巴士需要預約,用於接載殘疾人士就醫,計劃試行的巴士循環線毋須預約,合資格的殘疾人士只要在特定站點就可以上車。
譚俊榮表示,特區政府着力推進「健康城市」、 「健康澳門」的建設,積極協同公共部門及社會機構,攜手打造一個健康和關愛的社會。致力維護殘疾人士、長者及弱勢社群的生活保障,共同推動及完善無障礙環境,不斷優化本澳的無障礙建設,並就相關政策、計劃及工作廣泛聽取社會意見,促進官民溝通與合作,支持殘疾人士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