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5月2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國際音樂大師彼得‧利茲的中國「琴」緣
   【中新社重慶5月21日電】(中新社記者 鍾旖)21日,在重慶一演出廳內,比利時籍國際音樂大師彼得·利茲(Peter Ritzen)正在抓緊排練。再過兩日,其以山城民俗風物為靈感創作的最新作品《中國隨想曲——我可愛的祖國》將在重慶節日交響樂團首秀音樂會上亮相。
    在國際舞台,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彼得·利茲因兼具作曲與指揮才華聲名大噪,享有“鋼琴之王李斯特再世”的美譽。從1987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彼得·利茲在中國的足跡已遍佈數十省市。34年來,作為“中國女婿”,他用充滿激情的創作表達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在中西方藝術間架起一座交流橋樑。
    彼得·利茲說,他與中國的緣分始於求學期間的一次偶然——1987年,來自台灣的同學注意到他頗具風格的琴技,極力邀請他前往台北演出。
    初登中國舞台,彼得·利茲沒有刻板地演奏名家古典樂曲,而是出其不意地發揮創作優勢,以台灣民歌作為原始素材即興演奏。即興演奏,即現場隨機邀請聽眾上場,將聽眾隨意給出的音符組成旋律。這一具有濃烈個性色彩的藝術呈現令彼得·利茲在寶島一舉成名。
    即興創作被聽眾接受,給了彼得·利茲莫大的動力和信心。他從音樂配器學起,更加努力地嘗試作曲,從職業鋼琴演奏家向復合型音樂家轉型。
    “我與中國有深厚的緣分,我總想著為中國做點什麼”。1988年,彼得·利茲寫出鋼琴協奏曲《龍年的中國》獻禮中國傳統龍年。之後的十餘年間,他陸續寫成《中華安魂曲》《中國狂想曲》《中國末代皇后》《超技交響曲》等以中國風情為題材的作品,涵蓋鋼琴獨奏、室內樂、交響樂、大合唱等音樂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作品還在西方音樂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在彼得·利茲眼裡,中國音樂注重“由內向外”地傳遞情感,如“太陽出來喜洋洋”是抒情引發的旋律。而西方音樂更講究結構,偏重和弦、複調,是“以外向內”地對外界信息作出呈現。所幸,通過多年的中國生活浸潤,彼得·利茲已探索出融會貫通中西方音樂的方法,並樂此不疲地展開實踐。
    彼得·利茲介紹,為更好地體會中國音樂中傳遞的深層次內涵,他往往會讓妻子將歌詞翻譯解析出來,讀懂弄通後才開始編曲創作,“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包容萬象的小宇宙,它們能反映出多元化的中國”。
    彼得·利茲認為,當下,在國際藝術交流中,關鍵在於“彼此瞭解”“互相尊重”。“尊重是合作的開始,之後才衍生出和睦與愛。”彼得·利茲提到,作為連接藝術的橋樑,音樂家是和平的使者,在交流合作中更需“求同存異”。
    山水、藝術、建築、文化……啟發彼得·利茲的中國元素不勝枚舉。他透露,未來,他還將擔任重慶節日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持續致力於中西方音樂交流。
    誠然,彼得·利茲與中國的故事,還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