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毅期望兩重點實驗室吸收意見提高水平
為澳產業多元貢獻力量

【特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邀請中醫藥及集成電路領域多位專家組成兩個專家組,評估設於本澳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稱,期望兩間實驗室充分吸收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檢視自身的發展,總結經驗,大膽創新,爭取出更多有顯示度的成果,也要對過往的成果進行梳理,推動一些成果的轉移與轉化,為本澳的產業適度多元貢獻更多力量。
昨日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假世貿蓮花廳舉行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新聞發佈會。據稱,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於二零一一年一月,於二零一四年一月通過驗收。中藥實驗室由澳大和澳科大兩個分室組成,集成電路實驗室全部設在澳大。基金邀請了五位中醫藥及五位集成電器方面的專家組成兩個專家組,分別對兩家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團隊建設、承擔課題、研究成果的水平、人才培養成效、運行管理效率、儀器設備使用度、學術交流活躍度以及發展計劃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
馬志毅表示,特區政府對實驗室的建設非常重視,從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七年約七年間,已透過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這兩個實驗室提供了建設經費及運作經費每年近二千四百萬澳門元,一次性的儀器設備購買經費九千四百萬澳門元。除此以外,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亦為實驗室的科研項目提供資助,截止今年六月底,共批准了重點實驗室申請的一百三十六個項目,批准金額二點五八億澳門元,目前還有二十六個項目正在審批中。本澳的投入與國家財政對內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投入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總的來說,實驗室有了比較充足的科研經費,科研人員可以專心從事研究工作。
馬志毅期望兩間實驗室務必充分吸收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檢視自身的發展,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水平。要有所發現、大膽創新,要爭取出更多有顯示度的成果,也要對過往的成果進行梳理,推動一些成果的轉移與轉化,為本澳的產業適度多元貢獻更多力量。
他認為,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次專家組的評估,將作為基金分析和審議未來三年對實驗室資助的依據。他又強調基金完全尊重學術自由,不會干預,並期望重點實驗室能多出成績,多出成果,並能培養更多的青年研究人員,為特區培養更多的人才。
會上,分別設於澳大和科大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實驗室評估專家組組長趙國屏表示,實驗室經過六年建設及發展,定位日趨明確,研究內容逐步充實及深化,儲備了走向產業化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但他強調,中藥非常個性化,中藥要批量生產存在難度,實驗室將質量定位為核心研究對象非常好。
至於實驗室研發的中藥何時可推出市場,澳門大學中藥實驗室主任王一濤表示,對於創新性的藥物要獲內地或歐盟的批准需時八至十年,中藥在國際化進程中,也可製成保健品,正向美國方面申請,期望可於澳門回歸二十周年時推出市場。科大中藥實驗室主任劉良則表示,已與中山企業合作推出保健品,期望未來 一年推出市場,成藥則預計需時五年。
另外,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專家組組長王曦指出,澳大實驗室聚焦模數轉換器和低功耗射頻晶片兩個主要研究方向,同時積極發展電源管理和微流控晶片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