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0月1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廣州新增粵語相舞蹈聲等
48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這樣令廣州不少瀕危項目到搶救性保護
    【中新社廣州10月13日電】(記者 程景偉)記者13日從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獲悉,廣州市確認龍形拳、粵語相聲、廣式白切雞製作技藝等48個項目,為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廣州市第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傳統技藝類25項,傳統美術類7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4項,民俗類4項,民間文學類3項,傳統舞蹈類2項,傳統醫藥類2項,曲藝類1項。
    此次入選名錄的廣州市級非遺項目,體現出服務國家戰略功能更加突出、嶺南文化特色更加突顯、瀕危項目得到搶救性保護、大眾實踐項目獲廣泛認可等特點。其中,熊氏易筋經、龍形拳、太極拳等傳統武術,廣東醒獅、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都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的重要載體。
    同時,素馨花傳說、越秀山故事、粵語相聲等項目與廣州城市印象緊密相連,是典型的城市文化符號。其中,素馨花傳說是主要流傳于廣州市海珠區一帶,相傳為紀念南漢時期宮娥素馨而產生的嶺南民間傳說,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在《廣東新語》和《廣群芳譜》等古籍中皆有記載。
    此次非遺項目名錄推動了廣州不少瀕危項目得到搶救性保護。比如,廣府傳統婚禮習俗充分闡釋了人們對美好婚姻的追求,其是流傳于廣府地區且具備鮮明廣府特色的最重要的人生禮俗之一。廣府宴席禮俗則重新梳理了“粵菜師爺”禮儀的源流和譜系。廣州方面希望,通過將這些項目列為非遺項目,促進傳統習俗在當代生活中的保護傳承。
    此次非遺名錄中,廣式白切雞、廣式竹升面、廣式牛雜、廣式甜品、廣式老婆餅等一批美食製作技藝項目入選,成為“食在廣州”的最佳註腳,也是提振消費活躍市場的重要內容。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