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同內港兩碼頭注入更多元素提升活力經濟
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公佈


【特訊】特區政府公佈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包括在新馬路一帶注入更多休閒及商業等元素,以及活化和保育14號和16號碼頭、「澳門皇宮」,其中「澳門皇宮」活化後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當局表示,希望透過計劃提升新馬路周邊舊區活力及經濟發展,打造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片區。
「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發佈會昨午在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市政署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羅灝芝、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代廳長劉雅康、海事及水務局港口管理廳代廳長唐蘊紅、以及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何超鳳、董事及立法會議員梁安琪、財務及發展首席營運總監卓河祓、品牌發展及策劃高級副總裁梁珮兒等出席。
當局表示,新馬路是澳門半島主要街道之一,葡文原名爲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約於一九一八年前後所開闢,全長約六百米,兩旁多為約二至四層的騎樓建築,既有新古典風格、充滿現代主義特色的、也有傳統中式建築等新舊相互交織,是澳門別具風貌特色的騎樓街道。新馬路與相鄰的十月初五日街、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昔日亦為澳門繁榮的經濟活動區域,現已成為澳門主要舊城片區。
是次活化計劃將以新馬路為主軸,拓展和整合周邊街道和廣場空間,將經濟活力輻射至新馬路北段、內港碼頭、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一帶,配合傳統文化元素注入不同活動,整體提升周邊舊區活力及經濟發展。計劃將優化公共街區空間,增添藝術裝置吸引人流駐足,結合特色建築物活化利用,凝聚該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打造休閒舒適遊賞體驗的片區。
澳娛綜合將結合舊區特色及現代旅遊元素,把新馬路片區打造成全新的澳門文化地標潮區,引領新馬路東端的客源至西端及橫向街道。計劃包括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澳門皇宮」,同時重整金碧文娛中心,其中,活化後的「澳門皇宮」將停泊於重整後的14號碼頭,引入潮流產品到金碧文娛中心,為片區增加新活力點,亦將提供平台予本澳中小企售賣特色或原創商品。此外,將為新馬路片區增添藝術燈飾裝置,令該區更為璀璨奪目,而周邊的橫向街道包括康公廟前地及司打口廣場將打造成文化藝術空間,計劃定期舉辦集藝術與美食於一體的市集等。
特區政府與六大休閒企業合作活化六個歷史片區。歐陽瑜透露,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將負責益隆炮竹廠片區,銀河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則負責荔枝碗船廠片區。她指出,六個活化片區並非有實質界線劃分,提到新馬路舊城區覆蓋面大,是政府重點活化區域,希望從可活化、具特色地點開始延伸,再利用企業引入發展概念,令中小企進駐片區從而活化。歐陽瑜又表示,新馬路片區現階段不會設步行區。
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將包括活化及保育14號及16號碼頭、「澳門皇宮」等。何超鳳表示,今年初已對14號及16號碼頭開展計劃,並已向工務局入則,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可開展硬件工程,預計項目建設需時兩年,希望能在二零二五年或不遲於二零二六年推出相關項目,讓市民及旅客能夠參觀體驗。
何超鳳透露,已邀請內地專家對「澳門皇宮」開展研究最佳保育和修復方案,正積極探索未來用途。她又稱,內港 16號碼頭的鐘樓屬歷史建築,將會保留,而碼頭內部將加入新元素活化,至於碼頭連同「澳門皇宮」具體的活化元素,目前仍在構思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