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冀善用社區蚊型官地

近年特區政府持續回收土地,使土地儲備不斷上升,中區社諮委委員何永康認為,回收後的土地有助政府未來規劃,期望做好土地的衛生工作,完善規劃讓土地有效發展。他又關注現時澳門長期存在,且沒有進行優化的「蚊型」官地,希望特區政府適量進行優化,開辟成臨時行人道或是社區設施等,避免這些土地淪為閒置地。
何永康表示,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回收多年未有使用的土地,由於不少都仍在「打官司」,因此無法使用,但現時已有部份完成整個程序,特區政府能夠對這些土地開展規劃。鑑於整個過程期間,這些土地均處於閒置狀態,難免會出現雜草叢生等問題,現時已處於多雨季節,為了減少蚊蟲滋生,政府必須做好官地的衛生管理工作,並且要加快明確官地的長遠規劃,讓這些土地能夠有效地利用。
他指出,現時特區政府回收的土地,普遍都是一幅幅的大型土地,社會難免會聚焦在大型土地的回收、使用及規劃上。事實上現時澳門仍存在不少小型官地,這些土地面積較少,且位於舊區及民居附近,這些土地多年以來已經存在,部份位置偏僻,甚少打理,堆積了不少垃圾及雜物,影響到居民日常。
何永康舉例,石牆街跟田畔街交界有數幅土地,當中存在特區官地,但因靠近山邊,並不顯眼,因此較少人留意到這幅土地及其衛生狀況,容易形成衛生隱患;又例如 位於生蔗里跟牧羊巷之間存在著兩幅土地,其中一幅為約40平方米的政府官地,這塊土地閒置多年,長期影響到公共衛生,倘若能夠將其辟為臨時街道,既能解決土地閒置問題,又能夠方便居民往來觀音寺街跟美副將大馬路。
大型土地規劃涉及眾多公共利益,政府及居民著重關注乃十分正常,但亦不要忘記現時澳門仍存在不少較為細小的「蚊型」官地,尤其對於部份靠近民居的小型土地,更應時刻關注其衛生狀況,做好打理,從而降低社區疾病風險。
他認為,最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閒置打理」,而應該善用這些土地,例如效仿連勝衛消防局對面的土地,在沒有利用的情況打通成為道路方便街坊出行,又或是效仿水字巷將其建成小型休憩空間,甚至可以進行研究成為臨時泊車空間等。因此從優化角度出發,才能有效杜絕衛生隱患,同時優化街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