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填鴨灌輸會適得其反
自回歸以來,澳門社會各界都不遺餘力推動愛國教育,尤其是重點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年輕一代立足澳門、胸懷祖國。近年在本澳,愛國教育可謂進行得如火如荼,從三歲到八十歲都滿嘴「愛國愛澳」,可見愛國教育在本澳取得一定成效。近月香港年青人開展連串反內地和當地政府的運動,不少意見歸咎於教育出了問題,是學校沒有從小向學生灌輸愛國意識所致。眼見鄰埠出現這種難以拆解的亂局,澳門各界突然也擔心年青一代搞革命去破壞和諧小城,不少社會人士也呼籲要加強愛國愛澳教育。但「愛」真的能夠教出來嗎?有時候,過分歌頌國家、讚美政府的教育,難以令學生接受,容易出現反彈,正如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所言﹕「太過愛國愛澳未必能吸引青年人」。其實,年輕一輩不滿國家或自己生活的城市,未必單純是愛國教育不彰,而應該深切反思為何年青人會出現不滿、抗爭的情緒!
香港暴動 歸咎教育失敗
多月來香港發生了一連串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政府甚至是反國家運動,不少市民走上街頭表達訴求,一小撮人更以暴力作出激烈的抗爭。馬拉松式的遊行示威、圍堵政府部門,可見社會各階層怨氣之大,累積的怨氣甚至已到了各方也不能理性討論的地步,相信短期內香港也難以找到正確的出路。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少抗爭者都是學生,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就將問題歸咎於「通識教育課程失敗了,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徐露穎也認為,「香港青年的國民教育存在問題」,她指出,「熱愛國家、熱愛祖國,應該是年青人開學上的第一課。」同時,不少香港社會人士也覺得大批年輕人無懼走上街頭抗爭,是因為學生沒有被灌輸愛國愛港的正確觀念。
一哥坦言 太高調不會睇
眼見香港風頭火勢,官員弄至焦頭爛額,整個社會亂作一團,澳門各界也突然害怕這些情景會出現在這個和諧小城,教育界代表認為香港現時的問題源自於教育出現偏差,紛紛促請要加強愛國愛澳教育。「一哥」賀一誠對此認為,澳門大部分學校都是愛國愛澳,但可以在課本及課程上再加強教育。賀一誠又希望,青年人接觸的資訊既有趣味性又有正能量,從而引領青年人的正確思想。他說︰「太高調、太過愛國愛澳,佢哋唔一定會睇。」年青人總是有點反叛,有時候你要求他們這樣,他們就絕不這樣。再者,現時通訊科技飛速發展,人人一機在手,瀏覽海量資訊,三十年前發生過什麼、距離三千公里的地方正發生什麼,大家只要按一下鍵,就能清楚知曉。現在已不再是五、六十年前沒有網絡的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目前大家都會獨立思考,尤其是年青人,他們有自己個人的見解,向年輕一代過分灌輸某種思想,只會惹來他們抗拒。
澳人愛國 政府大力支持
愛國家愛自己生活的地方,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愛」是一種感受,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並非輕易就能教得出來。儘管如此,澳門自回歸以來,都努力耕耘培育愛國愛澳的土壤,透過課本,並結合升國旗、唱國歌、到內地視察交流等活動,培養年青人一份澳門情、一顆中國心。同時,不少團體將愛國愛澳視為一項事業,伸手向政府拿點資助,然後打著「愛國」的旗號舉辦活動,包括座談會、書畫展、出版書籍等等,愛國愛澳活動可謂遍地開花。跟香港相比,澳門的愛國教育可算比較成功,本澳年青人起碼不會公然做出一些極端侮辱國家的行為,更不會視死如歸般搞對抗。當然澳門人這種表面乖巧,也不能全歸功於愛國教育的成功,只是政府比較懂得收買人心而已。
資訊發達 不能封閉灌輸
其實,無論年輕一輩是「暴民」還是「順民」,教育都未必是最大的成因。眾所周知,北韓是一個封閉、守舊的國家,當地孩子從小就要徹底接受洗腦教育,所有課本、音樂、藝術等等都是讚美國家,在耳濡目染下,當地人民都把領導人視如上帝般崇拜,一副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的模樣。某程度上,北韓推行的愛國教育是非常成功。但港澳地區畢竟不是北韓,而是一個資訊流通自由的地方,學生也懂得獨立思考,老師所教的知識他們也不會全盤相信。就算要求學生每天唱紅歌、熟讀毛主席語錄,他們也未必會變成愛國者。一味向那些擅於分析的年青人灌輸過分隱惡揚善的愛國教育,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校園政治 不能雙重標準
對於香港學生以罷課去爭取訴求,教青局局長老柏生強調「不希望把政治訴求帶入校園,若學生對社會議題有疑惑和問題,教師應以持平、客觀、理性角度協助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客觀理性的分析能力。」老局長這番話,筆者沒有太大意見。若然真的想把校園打造成比清水更清的地方,不准滲入任何政治成分,這也沒有問題,但一定要做得徹底,例如每逢立法會選舉,就應規定所有學校不准向學生或家長派發附有回條的通知書,呼籲他們投票給某個組別,甚至是強迫家長表態,這樣對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構成極大心理壓力。立法會選舉一定涉及政治,如果當局真的想打造沒有政治的校園,就先要規管這種強迫性的選舉宣傳侵入學校,否則就予人「批評就涉及政治,選舉宣傳就不涉及政治」之感,要知道,雙重標準也是年青人不滿的原因之一。
國家形象好 市民定愛國
真正的愛應該是心甘情願、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愛國教育畢竟跟中英數物理化學等科目不同,並非只要通過老師的教導,學生就能變成忠肝義膽的愛國者。當然,學習國家歷史、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也有其必要性,但教材一定要客觀持平,絕不能將歷史扭曲、將國家和執政者高度美化,否則弄出一套洗腦教材,年輕人只會對國家更加抗拒。香港大批年青人無所畏懼走出來表達訴求,有的甚至訴諸暴力,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有可能要承擔後果嗎?社會不能單純將罷課、使用暴力的年輕人定性為「廢青」、「暴徒」,而應深思為何年輕一代寧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走出來抗爭!在小朋友純潔無比的心靈土壤裏,可以先撒下一些愛國的種子,但這些種子將來能否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就要看國家形象、官員是否廉潔奉公、社會是否公平公正、言論自由度是否足夠、年青人是否有空間向上流等等的因素而定!
*雲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