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9月0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守望太陽的民族」
 唱響幸福「新船歌」

    【新華社哈爾濱8月28日電】(新華社記者戴錦鎔、劉赫垚)赫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地處祖國東方,被稱為“守望太陽的民族”。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傳唱半個多世紀的《烏蘇裡船歌》,形象描繪了赫哲族的勞動生活場景。
    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漁業村,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晾曬著漁網,展現著赫哲族“以魚為生”的特點。每年禁漁期結束後,赫哲人孫玉民都和鄉親們一起捕魚,以供應族人全年的吃、穿所需的魚產品。
    “魚是赫哲人的生存密碼,現在正值打魚季,大家都早出晚歸,希望有個好收成。”孫玉民說,夏季禁漁期一般是魚的產卵期,漁民利用這段時間修漁船、補漁網等,或是提前放置大網以備冬捕,禁漁期後就開始忙碌了。
    20世紀80年代,國家向赫哲人發放了新型柴油機,安裝在村民們的漁船上。生產工具的改善,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也讓赫哲人告別了人力劃槳時代。
    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赫哲族不斷轉變生產方式,實現了從單一捕撈到漁農並重、再到多業並舉的跨越式變遷。
    除了食用魚,赫哲人還“衣其皮,用其骨”。嚴寒地區的生活環境及漁獵生產活動,使赫哲族學會了用魚皮制衣的技藝。
    作為赫哲族民族標誌的魚皮、魚骨製作技藝,是赫哲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全世界唯一傳承下來的魚皮製作技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各大文旅推介活動中,非遺赫哲魚皮製作技藝染色項目傳承人趙同華,帶著她的“改良版”魚皮衣,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趙同華的老師是今年72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傳承人尤文鳳。“做一件魚皮衣,需要大約50條魚,不同的魚皮,紋路是不一樣的,每一件都很獨特。這是赫哲族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是漁獵文化的一個集中體現。”尤文鳳說。
    從師傅那裡學習了魚皮製作技藝的趙同華,加入自己的創意,經幾次反覆運算升級,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尋常百姓家。魚皮高跟鞋、魚皮包、魚皮手鏈……在趙同華開辦的工作室裡,各種時尚的魚皮製品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讓魚皮技藝“活起來”“走出去”。 上個冰雪季,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景區,趙同華設計的各式魚皮製品受到遊客喜愛,一款能夠在夜晚發出螢光的魚皮雪花掛件受到熱捧,一度售罄。
    尤文鳳說,從全族僅存300餘人到如今的5000多人,從只會打獵打魚,到科學種田,再到製作魚皮衣發展文化旅遊,在黨的關懷下,赫哲族唱響了新時代的“烏蘇裡船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