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收連跌神話破 繁華夢醒慎應對

有云﹕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近月博彩業負面消息不絕於耳,賭廳高層挾巨款失蹤、賭場範圍內的珠寶金行不能再增加新銀聯刷卡機、持中國護照過境澳門旅客入境逗留期由七日縮短至五日、濠賭股下挫,導致賭收連續數月下跌,本澳前景可謂陰霾密佈。澳門博彩稅收「只升不跌」的神話正式破滅,博彩業可謂遭受難得一遇的「寒流」。官員、市民似乎也該在這繁華夢中醒一醒了!
還富於民 推出現金分享
十五年前,特區政府從葡萄牙手中接下了一個爛攤子,那時候經濟低迷、社會紛亂。萬萬意想不到的是,自賭權開放,本澳經濟猛迅,帶動各行業的急速發展,經濟建設和基礎建設一日千里,人均生產總值及旅客數字屢創新高,其中博彩稅收更是翻了數番,連美國拉斯維加斯都甘拜下風,成績斐然。經濟好景,庫房水浸,政府還富於民,近年當局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而自二零零八年起,特區政府更推出現金分享計劃,不論貧富,每名澳門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均可獲得數千元現金。近年政府更加碼派錢,儼然是另一種「坐直升機掟銀紙」,令外人看在眼裏不無羡慕。
好景不常 黃金周已遜色
近年澳門旅遊業勢頭大好,可謂傲視亞洲;博彩業則異軍突起,更傲視全球。近年本澳所取得的各項矚目成就,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也絕不為過。即使是多麼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澳門回歸前後確實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全澳市民共同跨越低谷走向康莊。但「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隨着內地政府不斷加大反腐力度,從中央到地方相繼有「老虎」及「蒼蠅」落網,負面影響亦逐步在本澳浮現。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雖然旅客數字仍跟去年相若,但旅客消費趨向保守,零售業亦大呻今年黃金周的生意額比去年減少兩、三成,其中奢侈品的銷售額跌幅更大。內地旅客彷彿失去了往日一擲千金的豪爽氣概,黃金周的「含金量」似乎大為褪色。
檢視不足 尋求多元發展
過去數年,本澳博彩稅收和旅客數字均呈大幅上升之勢,但近月旅客數量有放緩的跡象,博彩稅收更是持續數月下跌,其中九月份下跌更超過一成,跌幅是近五年來最大的一次,情況令人關注。博彩稅收和旅客數字失色,相信與內地政府反腐有關。由於現時內地旅客佔本澳旅遊市場大半壁江山,這群財神減少外出和消費,對本澳的各行各業確有一定的影響。經濟出現倒退的現象,經濟適度多元的議題必定引起社會討論。一直以來,本澳單靠博彩業撐起經濟大局,確實存有一定的風險。趁這段經濟放緩時期,特區政府應好好檢視不足之處,研究如何強化旅遊基建和人才軟件,以尋求旅遊業多元發展。
開源節流 員工首當其衝
還記得二零零八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各地經濟衰退,百業蕭條,形勢嚴峻。澳門亦無可避免地受到衝擊,經濟火車頭博彩業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先後有多間博彩企業實施減薪或裁員方案;不少中小企業為了開源節流,亦透過裁員減薪降低經營成本,相信大家對此仍歷歷在目。現時本澳賭收已連續數月下跌,這究竟只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出現的「放緩」,還是經濟真的出現逆轉,相信仍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知曉。但無論如何,賭收下跌已為本澳經濟發出警號,如果長此下去,必定會影響就業問題。面對經濟順境,企業會大打銀彈政策,大舉招兵買馬;面對經濟逆境,企業為了生存,不外乎開源節流。但「源」絕不是想開就可以開,故僱主只可以向節流埋手,即減薪或裁員。老實說,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是最能考驗僱主。若然經濟稍一下滑,僱主就動輒減薪或凍薪,甚至裁員,可看出這間企業只是視員工為廉價勞動力。經濟勢頭好,企業就高薪挖角;經濟稍一下行,企業就把員工棄之如敝屣,這一切打工仔都會看在眼中。員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間公司是視員工為重要資產?哪間公司只視員工為生財工具?員工是心中有數的。故此,面對經濟衰退,勞資關係可能將面對另一輪新挑戰。
庫房水浸 花費大手大腳
目前特區政府的財政收入逾八成都是來自博彩稅收,賭收連月下滑,對公共財政或多或少構成負面影響。過去數年,本澳經濟發展強勁,庫房厚積。財政充裕的結果是特區政府可以大手大腳花錢,動輒大事建設,於是路多了、橋多了、海填了、各項設施多了。同時,為了維穩,特區政府大手筆「派糖」,並連續七年派錢,且一年比一年多。另外,為了收賣公務員,近年幾乎年年恆常性為他們加薪,且幅度跑贏通脹。如此種種,導致近年政府財政開支大增。
領導人告誡 要居安思危
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特區政府一方面要面對收入逐步放緩,一方面要應付日益增加的公共開支,此消彼長,財政承擔的壓力將會愈來愈沉重。要知道,加薪、派錢、福利政策都是易放難收。有一個顯淺的道理,昨天你給我一百元,今天你只給我九十元,大家就會感到非常不滿;昨天你只給我六十元,今天你竟給我七十元,大家就會感到非常滿意。因此可見,如何逐步減少各方面的財政開支,又不影響社會和諧,是官員必須面對的一道頗複雜的難題。現時經濟前景佈滿陰霾,特區政府對此絕不能無視。目前不少行業已吹起寒風,官員不可在自己幸福的堡壘製造冬天的春天,毫不吝嗇地花掉天文數字的公帑去粉飾太平,而應精打細算、量入為出,時刻謹記重視公帑使用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中央領導人曾多次提醒特區政府要居安思危,究竟官員們有否聽懂那些囑咐和勸導?
*雲迪*